返回栏目

杨凤生散文《痛悼才俊柏俊才教授》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杨凤生

            痛悼才俊柏俊才教授

                      杨凤生

 

     下午,在微信“九成正声”文友群里,看到了闫永宁先生转发的戴建业教授写的《痛悼俊才》的文章,我大吃一惊。半年前,我们还见了面,他约了几位教授和几个文友相聚,我们谈笑风生,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他才50出头,性格开朗,儒雅博学,正值人生事业巅峰,怎么就一下走了?这让我无法接受。

   

     我和俊才相识,是麟游县政协在编辑《天南地北麟游人》一书时,通过负责这项工作的麟游县文联主席王辛文相知的。通过微信有了了解。当时我的长篇小说《福祥进宝》出版,我给他邮了一本。不久,就收到了他撰写的《一部厚重庄严的史诗佳作》评介文章。这篇文章被收入百度文库。后来,我知道他作为有突出贡献人才,被陕西师范大学从华中师范大学引进。回到西安,他给我送来了他的《“竟陵八友”考辨》《梁武帝萧衍考略》和《建安文学史话》三部著作。看着这厚重的专著,我为他的取得如此的学术建树而高兴。我们相谈甚欢。不久,我回访了他,在陕西师范大学给他分的住宅里看到了满屋子的书,可见他在学术的海洋里他一路走来的坚持与毅力。他的世界,被书籍照亮,也被书籍丰富。

     

    过了数月,我接到了他的电话。他告诉我陕西师范大学给他安排了好了工作,办好了各种手续,只是家人户口的迁入要自己去派出所办,结果他在办理时吃了闭门羹。我想作为特殊引进的人才,两口子都是高学历,按当时的政策落户,不应有什么问题,但他说人家就是不办。从来怕求人而且在那边没熟人的我也是爱莫能助,只好安慰他多跑几次试试看。不久,王永康就任西安市委书记,大量引人,他的问题才迎刃而解。我真想不通,那些手握在丁点权力的人为什么总是要为难别人。这些小人们的一个小小的态度,对只知钻研学问,自尊心强的文人来说不但平添了无端的麻烦,而且是极大的伤害。

    

    俊才1990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9月-1997年7月,在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7月——2012年3月,在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2003年9月-2004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访学。2004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9月——2008年7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获文学博士学位。2008年9月——2011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0年9月晋升为教授。2011年6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12年3月调入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工作。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5年9月调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从他的履历看,他在40岁以前,一直在求学。他的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文学,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代表作有:《“竟陵八友”考辨》《梁武帝萧衍考略》《北魏士人迁徙与文学演进》《湖北书院研究》等多种。

    戴建业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俊才踏实、认真、聪颖,熟读六朝史部与集部,特别难得的是他读书有间,能于无疑处生疑,所以常能见他人之所不曾见,言他人之所未尝言,并对他的研究成果给了高度评价。认为论文《“竟陵八友”考辨》八章五十二篇考证文章,无论是“竟陵八友”的生平事迹考,还是他们各自的交游考,抑或是其诗文系年,无一不是新意迭出,一篇博士论文如果能在 上面许多问题中提出或解决一二个问题就很不容易了,而俊才这篇论文能同时考辨乃至解决这么多学术难题,足见这篇博士论文的学术份量。老师痛失爱徒,悲痛难忍,撰文痛悼。他的同事学生在网上留言:天津的同事网名日月写到:幸与柏老师同事几年,他的真诚善良勤奋是我等学习的榜样,他在山西师大做过几年辅导员,他带过的班,每年考研率是最高的,他的勤奋好学渗透在他们班的学风里,他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柏老师一路走好!陕西的沐鑫写到:余求学桂子山文献所,曾与先生数次碰面。本意欲选先生之《校勘学》课程,不料下半年已移案陕师文学院,甚为遗憾。先生之道德、文章堪称楷模,众位师友有目共睹!如今莲台路远,不接根尘,学有所疑,却叩问无门。天妒英才,先生一路走好!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亚婷教授作诗悼念:麒麟故地山水青,谦谦君子才满腹。怀古咏诗最长安。苍穹何负不倦人?天津的网友山在那边作诗:悼痛斯人有丹心。柏遒建业远世尘。俊逸嵩岚何所见?才识澄澈本至真。文学院高益荣教授作词[双调·凌波仙] 《哭俊才》课程精品在平台,著作上乘摆书斋。滋兰树蕙良师态,上六朝、下宋代,著鸿文深蕴情怀。钻研闲暇少,苦读身体衰,怨苍天歼妒英才!大家如此悼念他,可见他的学问和为人。

    柏俊才教授的离世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与珍贵,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人和事。他的离去让我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活出它的意义。柏俊才教授的离世让我深感痛惜,他的学术贡献和卓越成就将永远在学术界闪耀光芒,我们怀念他,怀念他的人格风范和学术精神。俊才教授,一路走好!

 

作者简介:


杨凤生,亦用笔名蔺叶。陕西省麟游县人,大学文化,中国法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从军二十年,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疆军区独立营排长,军区侦察连副连长,麟游县人民武装部政工干事,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武装部政工科长,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兼任《西安审判》杂志常务副主编。出版长篇小说《福祥进宝》,在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六十余篇,其中中篇小说《贾茹》入选中国现代文学精品文库。参与主编《司法良知》《专业化合议庭建设及类型化案件审判研究》《司法视野下的社会管理创新》《恶意诉讼的识别与治理》等多部法学专著及反映法院管理工作的《管理新视野》《法谐长安》等书籍。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   工作人员查询 
     

    浙公网安备 33018302001147号

    Copyright © 2020-2026 杭州弘敬文化创意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220046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