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作家有约】王芳闻《用真情在岁月烟火中酿成<云端之歌> 》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admin

用真情在岁月烟火中酿成《云端之歌》

           文/王芳闻

   润田,人如艺名,风骨清丽,雅致和美,温润如玉,数十年履职服务航天事业之余,勤耕砚池墨田,一脉真情在岁月烟火中酿成一帘诗雨,在《云端之歌》中低吟浅唱,时而叮叮淙淙,环珮琴鸣,如山溪潺潺沁人心脾;时而气势滔滔,澎湃急昂,如黄河激越九曲百转;时而醇厚如陈年老酒,亲情友情,浮生百味,令人品味无穷,感叹不已。一卷在手,洋洋四百余篇,秉烛夜读,不知不觉入神,随着她的请词丽句穿越时空,遨游云端,俯瞰伟大的丝绸之路的绝美风景,聆听岁月深处遥远的驼铃,触摸长安绵绵不绝的汉唐遗音及时序更迭的华丽嬗变,以及浓浓的乡愁和风土人情。

    润田把她的新诗集命名为《云端之歌》,无疑是受到李白、杜甫等唐代大诗人的影响。她一直生活工作在西安灞河边,那可是唐代无数大诗人必经之地,必咏之河。她深受唐诗的浸润滋养,原名党端静的她,对唐诗意象中诸多咏云的诗句顺口吟来。“云”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代表性的意象,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都有几多关于“云”的诗句。如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杜甫的“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南征》)我猜润田的艺名大概就取意于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她说非常喜欢白居易的《白云泉》,书斋“云居”就取意于这首诗:“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这首诗表现了唐代诗人淡泊清静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浪漫高雅的审美情趣,自然也是她心向往之的境界。但她必竟是生活在烟火人间,而她的心灵是丰盈的,她不肯被自已所处“人境”所俗化,她终于找到了诗境,让自已的心灵云卷云舒的自由飞翔。在诗集中,她多次写到“云居”,如《云居竹林》,《云居夜宴》《云居欢叙》……

    在“云居”斋中,女诗人云卷衣袂,飘飘若云,尽情拥抱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诗句如山涧泉水喷涌:

山谷凝霞云缭绕,溪水潺潺照月明。

夕阳不知归路晚,畦边佇立听蛙鸣。

一湾清波逐流云,偷得闲情到岸边。

背倚杏谷农家乐,袅娜几缕煮茶烟。

(《云居四唱》)

    女诗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心逸天际,写得曼妙浪漫。“云”在她心中是大善之水,是天边云霓,是江河湖海,是皑皑雪峰…是自然万物的生命之源,也是大自然变幻莫测的瑰丽奇景,也自然是诗人自己追求的最高境界,站在云端俯瞰红尘,才能与万物生灵对话,与上帝对话。我以为“云”既是女诗人细腻丰富天马行空的内心世界,也是她笔端流淌的清词丽句幻化多彩的意境。

    润田的“诗境”在长安,而长安是《诗经》的故乡,也是秦赋汉乐唐诗的生发地和传播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诗都”。女诗人行走于灞柳四季,倘佯于城楼街巷,大雁塔的风铃,钟鼓楼上的更鼓,城墙上猎猎的龙旗,西市浓浓的西域风情,夜空高悬的长安月,都让她神思八极,穿越古长安。她一边触摸着一块块泥土中的汉瓦唐砖,拣拾历史的音符,一边惊喜的发现当世欣欣向荣风貌中的汉唐风骨,灞桥,烟柳,城墙,大雁塔,兵马俑,还有长安四季的花花草草,梅兰竹菊,秦岭鹤鸟,太白积雪,都成了她吟咏的物象。多么令人心醉神迷的唐城墙啊:

护城河映照着金色的夕阳

城门忙碌的迎来送往

无论是春日迟迟,夏夜初凉

驼队商贾总是穿流不息

平西郡主府紧傍着城墙

洒肆店铺鳞次栉比

胡笳优扬,笙歌嘹亮

胡旋舞跳得跟疯了一样

(《梦回唐城墙》)

    多么迷人的大唐长安啊,既是千年大唐的闪回映像,也是当下可感可触的风貌,女诗人流恋往返于街肆,不用喝烈酒就深深的醉了,读者也跟着她的诗句深深的陶醉了。

    于是女诗人自豪的向世界发出了庄重的邀请《我在长安等你》:

我在长安等你

在汉赋唐诗里等你

等你瑶觞曲江池

等你一日看尽长安花

晨钟暮鼓声声里

伴你同等大雁塔

……

我在长安等你

一览汉城湖碧波涟涟

二游昆明池雪涛荡漾

汉武战舰阅兵金甲十万

威震大漠匈奴丧胆

    女诗人在这首诗中一连用了四个“我在长安等你”,引出一个个长安周秦汉唐朝彪炳世界的圣迹,让人无不心驰神往,荡魂销魄。

    长安灞河自古驶过了多少舟船征夫,灞桥迎来送往了多少驼队骚客……女诗人长长佇立于河岸,望着墨翠的莆菖芝兰,摇曳如雪的芦花,放眼匆匆飘过的白云,目光穿越千年,追寻着从汉唐长安天空,飘向西域中亚那些最远的云彩,聆听隐隐远去的驼铃声,寻觅几千年后在这条漫漫古道依上然炫彩夺目的丝绸霞影。

    当然,从源头上她首先望见的是从未央宫奉汉高祖之诏出使西域的年轻使者张骞:

 率一队人马

从长安出发

沐大漠落日余晖

披葱岭飞霜雪花

壮哉张骞,持旌节远行

万里远征凿通西域

连接东西方四大文明

(《张骞》)

    女诗人视野宏阔,笔力不凡,语言浅近,激情饱满,展示出一幅張骞远征的壮阔历史画卷。

    从这条慢慢的古丝路上,女诗人窥见了无限的春光:

史上一条漫漫长廊

驼背上满载东方西方

曾经辉煌,曾经风云激荡

曾经唤醒古老的楼兰

绿了千年不朽的胡杨

……

新的丝路洒满阳光

中华崛起赋予希望

一带一路辉耀着一路春光

       (《丝路春光》)

    女诗人沿着先贤的足迹,《瞻仰玄奘塔》,拜谒李白、杜甫、李商隐祠,游敦煌、阳关、玉门关,寻苏武牧养足迹……兴犹未尽,南下海上丝路,寻觅明朝郑河下西洋的码头,终于她看见了海洋文明的复兴:

多少朝代多少年

总忘不了那么蓝

曾在青花瓷上闪耀

曾为远洋古船壮色

一直渲染着大海

蓝色的浪花,总在

弹拨一个民族的心弦

蓝色的波涛,总在搅动世界风云

……

涌动的蓝唤兴了万里海彊

把丝绸的霞光铺展到地中海

滔涌天际,回响着明朝郑和船队的赫然

       (《蓝色的复兴》)

由于航天职业的缘故,女诗人的目光已经跃过三维时空,进入太空。当两千多年后的长安,从农耕文明曙光的升起之地,华丽的嬗变为航天事业的现代之城,润田作为新一代航天人,亲眼见证了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她一边忠诚地服务于航天事业,一边用灼热的目光遥望着苍穹,同时用火热的激情歌吟这条绚丽的太空丝路。

惊雷一声起大漠,中华神州舞银河。

绕地运行众星喜,巡天遥看神州乐。

千年美梦幻嫦娥,今朝成真赖高科。

砥砺前行不停步,喜看飞天写中国。

(《载人航天赞》)

    巧妙的谴词结句,豪气冲天的气魄,却产生了令人心魂激荡的神奇意境,一下子让我们联想到了“嫦娥奔月”的中国神话,又想到敦煌莫高石窟凌空飘飘的飞天,诗的意境就有了上下扶摇天地九万里,纵横绵延几千年的无限深邃的空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竟在当代变成了现实。令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由得对航天人心生敬贺之意,又想生出双翼如鲲鹏展翅飞上苍穹。诗中洋溢的英雄浪漫主义气息直击读者的心灵。

   诗贵言志,诗贵真情。润田,既有航天女儿的英姿勃发之豪情,又有长安女儿的文心琴胆之才情,文心雕龙,玉笔琢韵,一曲曲云端之歌,似筝弦,似天籁,清新自然,质朴真诚,皆发乎真性情,明乎其心誌,触人心魄,启人灵性。《云端之歌》既是一位航天女儿在“诗境”的意义上的人生抒怀,也是一位女诗人向故土长安的礼赞,向丝绸之路和航天事业的致敬!我们有理由相信,润田在其深厚的古诗词修养中,不断汲取古典诗词赋比兴的美学技巧,融入到现代诗歌的写作当中,使其现代诗歌兼具古典美和浪漫抒情美,让诗歌语言更具饱满的张力和深邃的意境。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诗人》杂志主编)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   工作人员查询 
     

    浙公网安备 33018302001147号

    Copyright © 2020-2026 杭州弘敬文化创意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220046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