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艺术网讯 (记者 洪建新)最近,上海摄影家罗红儿给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摄影创作基地创建人梁柏林发来喜报:她在南山村拍摄的《传承》摄影作品荣获第五届亚太杯国际摄影大赛银奖。小山村的传统作坊照片居然登上了国际展台。这段时间,除了罗红儿之外还有许多外地摄影家也纷纷来电通报获奖消息,让梁柏林分享喜悦。

上海摄影家罗红儿仅2020年度就有多幅在新昌创作的摄影作品在国内、国际上获奖。如在南山村拍摄的摄影作品《游子身上衣》分别获得了2020上海国际“郎静山摄影艺术”摄影大赛金像奖和第四届亚太杯国际摄影艺术展“中国主题人文组”金奖;罗红儿在南山创作的《烛光》获2020年香港第十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百佳作品;2020年10月,无锡市摄影家刘剑平在新昌创作的作品《积累》在联合国文化艺术基金会、北美摄影协会主办的全球摄影大赛中获奖。据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摄影创作基地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国内外摄影家在新昌创作并获得国际、国内大奖或在《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等国家级摄影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达170多幅(组)。

摄影家罗红儿来新昌创作的时间并不多,一共来了2次。她说,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能创作出这么多的获奖作品,感想多多。一是得益于新昌唐诗之路沿线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天姥山及周边优美的自然风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景象让我留恋忘返;二是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摄影创作基地通过10多年的努力,把新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整合和利用,组合了精典的唐诗之路摄影路线,让风光资源和人文资源合理结合,让摄影人在短时间内能拍到许多满意的作品;

三是基地负责人梁柏林既是国家级的高级摄影师、是摄影行家,什么季节、什么时段拍什么?怎么拍?他了如指掌;他如数家珍地掌握着新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哪里有好风景?哪里有人文活动,他都记得很清楚;四是梁柏林很尽心、很用心,擅于策划指导,他可以无中生有、小中见大、营造气氛,看似平淡无奇的地方在他的指导下也能拍出好的作品。

当然,一幅优秀作品的诞生还与摄影家的洞察力、表现力和摄影技巧是分不开的。梁柏林告诉记者,罗红儿是一位出色女摄影家,她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洞察事物的心灵,在同一时段、同一场景下她能捕捉到美的瞬间,所以她的作品最能撼动观者与评委的心。

根据省委书记袁家军提出的着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建设浙江大花园的要求,新昌县“摄影写生地”列入美丽乡村建设“三大地”之一,县文旅局为天姥山摄影基地100多处拍摄点完善了配套设施,县政府与《大众摄影》杂志主办了浙东唐诗之路摄影大赛,新昌成为摄影创作的乐土;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摄影创作基地以天姥山为核心,以唐诗之路为主题,围绕“一景一诗,一诗一景”积极做好摄影策划、摄影指导、摄影培训等服务工作,热情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摄影人。新昌摄影能出好作品,能出好作品;来新昌摄影的人也趋之若鹜、纷至沓来。

近几年来,诗路天姥山摄影基地接待国内外摄影人达10万多人次,仅2019年就接待了来自美国、俄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等20多个国家的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音像中国”网、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上海摄影家协会、昆山市摄影家协会、绍兴市摄影家协会等先后在诗路天姥山摄影基地授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罗红儿告诉记者,往新昌摄影,最能让我的心安静下来,以后退休了去天姥山摄影基地住上一、二个月,那肯定会创作出很多好片,会获得更多的奖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里静谧的田间、满眼的绿意、远离都市喧嚣、乡村淳朴的村民,那些坚守的传统手工艺、农民劳动生活的场景,都是我想去捕捉的瞬间,用镜头去慢慢感悟、记录新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情怀。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我不仅自己会经常到新昌创作,我还会组织上海等地摄影家到新昌创作,合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这一文化品牌,成为当代摄影人向往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