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刘敬堂到鄂城区嵩山百节龙博物馆和嵩山民俗博物馆采风

来源:腾讯新闻    作者:楚天视野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9-07    

9月5日,鄂州市原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刘敬堂,鄂州楚商副会长兼体育专委会会长陈栋平,鄂州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严泽宏一行在省级非遗传承人严基树馆长陪同下,参观鄂城区嵩山百节龙博物馆和临空区嵩山民俗博物馆。通过采风活动,体验燕矶嵩山的风土人情,了解机场拆迁区人民的情怀和乡愁,为日后创作积累丰富而生动的素材。

著名作家刘敬堂先生并签名赠书给“砚台收藏华中地区第一人”严基树先生,其个人收藏的各个朝代砚台达700余件。

鄂州市鄂城区嵩山百节龙博物馆馆长、鄂州市临空区嵩山民俗博物馆馆长严基树介绍: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图腾,是华夏炎黄子孙祈愿、励志、立威、扬德的载体与标志。上下数千年,龙文化已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中华文化的凝聚与积淀。“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传递着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常令我们激励、奋发与自豪。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不少于8000年历史。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堆塑龙”全长近20米,距今约8000年,山西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当是中国最早的龙纹雏形。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法出土距今达7500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冷遗址出土的距今达7000年的龙纹彩陶细颈瓶和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龙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对龙纹崇拜的历史佐证。

该馆珍藏了700多件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龙纹藏品。分别有商周——战国——秦汉时期的龙头带钩青铜器及各类青铜兵器;有明清时期各类龙纹木雕、石雕、陶器、瓷器、龙纹文房四宝、字画、刺绣藏品;有商周——战国——秦汉时期各类贝壳币、布币、刀币;蚁鼻钱和环钱铜币;战国时期范铸布币铜模铜范。清代各种龙纹银币、铜币。清代发行的大龙、小龙邮票珍品和民国时期发行的各类邮票,伪满洲国和台湾发行的龙纹邮票和1988、2000、2012年发行的龙纹邮票。

该馆还珍藏有“嵩山百节龙”首届明朝天启二年的“天启通宝”大小钱和第18届(1921年)、19届(1947年)嵩山百节龙文物藏品。

嵩山百节龙(博物馆):鄂州市鄂城区嵩山百节龙博物馆、鄂城区博物馆,是湖北省首座市级龙文化博物馆,该馆的建成得到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充分的肯定,兴建于2018年,坐落在万里长江风光秀丽的嵩山脚下,地处鄂城区燕矶镇嵩山村严家畈,嵩山百节龙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博物馆展示以龙的文化为主题,将嵩山百节龙按1/2比例微缩,特地制作展出,并陈列与龙文化有关的文物千余件,其中包括:铁器、铜器、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木雕、木榻、石雕、石刻、古钱币、刺绣、字画、等系列文物、工艺美术品,龙文化极其浓厚。

嵩山百节龙首创于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历经400余年,是嵩山村严家畈湾村民在春节期间举行的传统特大型龙灯祭游送福民俗活动。是与岁时节令、民俗信仰和民俗传统音乐、体育竞技相关的文化项目,至今已达二十四届。该项目于2006年入选鄂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第二批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又被授予鄂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该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嵩山百节龙每5-10年扎制一届,至2018年达二十四届。嵩山百节龙为101节,总长425.58米,每节长3.99米;龙头高6.38米,重100余公斤,保持龙头直立行进,需80人轮班高擎。每届玩龙送福,需组成500人的玩灯队伍,有青狮、白象、魏征神像和銮驾,万岁牌伴游,还有孝子花灯二十四盏。祭游活动原则每5-10年为一届,一届为一年次,决定下届玩灯时间,由龙灯会头人在本届化灯时占卜决定。但也有灵活性,如遇上国家大事大庆,也可提前举行。玩灯期间,必唱灯戏,从正月初四唱至正月十八或二月花朝化灯为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根基。龙腾盛世,嵩山百节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四百余年的传承,在嵩山百节龙博物馆展出,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参观的人慕名而来,叹为观止。

嵩山民俗博物馆,是鄂州市首座民俗博物馆,地处鄂城区燕矶镇嵩山村,与嵩山百节龙博物馆毗邻,始建于2009年,总投资300多万元,一进四重,是一座仿古建筑.。

博物馆展出民俗收藏品和机场拆迁老物件、文物千余件,其中包括农具、生产工具、纺织机器及纺织工具、家具、渔具、器皿、铁器、铜器、量器、衡器、乐器、木雕、木榻、石雕、石刻、陶、瓷器、武术器械、生活用品、婚嫁用品、嫔葬用品、楹联匾额,图书阅览室等展品。

嵩山民俗博物馆是鄂州市首批祠堂宗祠文化转型的示范单位,博物馆展出的收藏品种繁多,是一座民俗艺术文化的宝库, 展出了民间收藏艺术品的价值,展出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展现出收藏人的辛劳汗水,记下了机场拆迁区人民的情怀和乡愁,开启了鄂州市民间博物馆建设的先河,引领鄂州市民间文化发展的方向,获得了省、市领导、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和广大参观者的高度评价。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